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

時間:2012-07-27   投稿:maxiaoling   在線投稿:投稿

  【原文】

  渡荊門送別——[唐] 李白

  渡遠荊門外,來從楚國游。

  山隨平野盡,江入大荒流。

  月下飛天鏡,云生結海樓。

  仍憐故鄉(xiāng)水,萬里送行舟。

 

  【注釋】

  荊門:山名,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。戰(zhàn)國時屬于楚國。

  渡遠荊門外,來從楚國游:渡遠,是“遠渡”的倒寫。來從,是“來作”之意。這兩句的意思是說,詩人乘船遠渡荊門,是來楚國做一次旅游。

  楚國:古楚國之地,泛指今湖北、湖南一帶。

  江:長江。

  大荒:廣闊無際的原野。

  月下:月亮下移。

  海樓:海市蜃樓。

  仍憐故鄉(xiāng)水:仍,頻頻。憐,愛。故鄉(xiāng)水,指長江,李白早年住在四川,故有此言。全句的意思是說,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(xiāng)之水。

  【翻譯】

  自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,來到楚國境內旅游。在旅途中,沿江兩岸的崇山隨著荒野的出現漸漸消失,奔騰的長江也就在無邊的野上浩浩蕩蕩地蔓延開去,變得開闊、舒緩了。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,如同凌空飛下的明鏡,云氣蒸騰繚繞,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,如同海市蜃樓一般。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(xiāng)流水,不遠萬里,送我的遠行。

  【賞析】

  李白 (701—762年)字太白,祖籍隴西成紀(今甘肅天水附近),其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,他就誕生在中亞的碎葉(今俄羅斯托克馬克)。五歲時隨父親遷居綿州的彰明縣(今四川江油縣)清廉鄉(xiāng)。從李白自敘青年時代的闊綽生活來看,他的家庭原來可能是一個富商。幼年時,他的父親對他進行過傳統(tǒng)的文化教育,青年時曾接近過戴天山的道士和縱橫家趙蕤,也受過儒家的影響,思想比較復雜?偟恼f來,手縱橫家和道家的思想影響較深。這些思想支配著她的生活,使他沿著一條傳奇式的生活道路,度過了自己光彩而有坎坷的一生。

  李白的詩歌以豪邁的氣魄歌唱自己的進步理想,抨擊權貴,藐視禮教,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,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。但也時時流露出懷才不遇、人生如夢等消極情緒。在藝術上,他的詩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,運用大膽的夸張和深入淺出的語言,形成了豪爽的風格,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雞雞浪漫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。傳世作品有清王琦注《李太白全集》較為詳盡。

  詩的標題是《渡荊門送別》,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寫詩人送別什么人,看起來似乎令人費解。但是從作品的最后兩句我們不難看出,這里的“送別”指的是“故鄉(xiāng)水” 送別故鄉(xiāng)人,即載舟送別遠游之詩人。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蜀地度過的,他對家鄉(xiāng)的山山水早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。他二十五歲時才開始遠游長江、黃河中下游各地,這首詩就是他出蜀遠游時寫的。在這里,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,表達了對故鄉(xiāng)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的深切留戀之情。

提示:試試"← →"鍵可實現快速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