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省份簡稱列表及省會圖 中國省份簡稱記憶口訣
11、浙江省(浙)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。戰(zhàn)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、錢塘江和新安江。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、浙西兩個地區(qū)。唐以后這兩個地區(qū)轉化為政區(qū)名稱。明初設浙江省。
取全稱中的“浙”字作為簡稱。一說認為因富春江、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,故簡稱“浙”。
12、福建省(閩) 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在此設閩中郡。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。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(jié)度使,管轄福、建、泉、漳、汀五州,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。元設福建行省。明設福建省至今。轄區(qū)古為閩越族聚居地,故簡稱“閩”。一說因境內(nèi)有閩江,故簡稱“閩”。
13、江西省(贛) 唐代設江南西道,簡稱江西道,江西由此得名。宋設江南西路。元設江西行省。后皆設江西省。 因贛江縱貫全省,故簡稱“贛”。
14、湖南省(湘)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,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(jié)度使,始出現(xiàn)湖南一名。宋置荊湖南路,簡稱湖南路。元明兩代設湖南道。清代設置湖南省。 因湘江縱貫全省,故簡稱“湘”。
15、湖北省(鄂)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,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,簡稱湖北路,湖北一名產(chǎn)生。元明兩代設湖北道。清代設置湖北省。
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,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,故湖北簡稱“鄂”。
16、廣東省(粵) 宋置廣南東路,簡稱廣東路,由此出現(xiàn)廣東一名。元設廣東道。明設廣東省。 轄區(qū)漢初為南粵之地,故簡稱“粵”。
17、臺灣省(臺) 臺灣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。臺灣在秦漢時稱“東鳀”。三國時稱“東夷”。元時稱“瑠求”。明萬歷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。清光緒11年(1885年)設臺灣省。 取全稱中的“臺”字作為簡稱。
18、海南省(瓊) 因其位于南中國海域,境內(nèi)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,故名海南省。1988年建省。 因秦以后稱這一帶為瓊臺、瓊州或瓊崖,故簡稱“瓊”。
19、甘肅省(甘或隴)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(jiān)軍之一,治所在甘州(今張掖縣),轄甘州、肅州(今酒泉)二州,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。元設甘肅行省,明代并入陜西省,清代恢復省治。
取全稱中的“甘”字作為簡稱。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,故簡稱“甘”。 由于甘、陜兩省間有隴山,甘肅古時別稱隴西,故又簡稱“隴”。
20、陜西省(陜或秦) 陜西一名,源于周代周、召二公“分陜而治”,今陜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,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。唐安史之亂后設陜西節(jié)度使,陜西始轉化為政區(qū)名稱。宋設陜西路。元設陜西行省。清設陜西省。 取全稱中的“陜”字作為簡稱。 又因轄區(qū)春秋時為秦國地,故又簡稱“秦”。
21、四川省(川或蜀) 轄區(qū)秦時設蜀郡。漢設益州部。唐設劍南道,又分劍南東川、劍南西川兩節(jié)度使。宋設西川路和峽路,后將西川、峽二路分為益州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合稱“川峽四路”,簡稱“四川路”,四川一名由此產(chǎn)生。元時合并四路,設為四川行省。自此,四川省治沿用至今。 取全稱中的“川”字作為簡稱。 又因轄區(qū)西部古為蜀國地,故又簡稱“蜀”。
22、貴州省(貴或黔) 宋代以前設矩州,因當?shù)卣Z音“貴”“矩”難分,故也寫做貴州,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。明設貴州布政使司。清設貴州省。 取全稱中的“貴”字作為簡稱。一說認為因境內(nèi)有貴山,故簡稱“貴”。 轄區(qū)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,唐屬黔中道,故又簡稱“黔”。一說認為境內(nèi)有黔靈山、黔靈河,故簡稱“黔”。
23、云南省(云或滇) 因在云嶺以南,故名云南。西漢時設云南縣。三國蜀漢時設云南郡。元設云南行省。明設云南布政使司。清設云南省。 取全稱中的“云”字作為簡稱。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,屬戰(zhàn)國時滇國地,故又簡稱“滇”。一說因境內(nèi)有滇池,故簡稱“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