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培育希望的種子(一)(3)

時間:2012-03-23 11:03:57   投稿:jerry   在線投稿:投稿

  從孩子出生到脫離大人的懷抱,呀呀學(xué)語,姍姍學(xué)步,這個過程是極累人的。孩子的日常喂養(yǎng),洗涮,我的日常吃飯,都得有人專門來抱孩子,老人們說“寧拿千斤,不抱肉墩”是指孩子是很磨人的。而和婆婆住在一起,我卻感到很輕松,因為婆婆一有空,就把孩子抱了過去,讓我得到休息。婆婆是個后婆婆,和孩子沒有一點血緣關(guān)系,卻和親奶奶一樣親。雖然當時我和婆婆也鬧過矛盾,但憑良心講,那段日子,婆婆是幫了我大忙的。最起碼,我能吃到現(xiàn)成飯。所以,回想起來,我從心里感激他們,是他們用一顆善良的心,幫助我們養(yǎng)育兒子,是我這個從小嬌生慣養(yǎng)的女孩,學(xué)會了做母親,他們?yōu)榱撕⒆,獻出了做老人的一份愛心,減輕了我們的負擔。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?”他們的恩情,我們應(yīng)永遠銘記,永遠善待他們......

  孩子成長到一歲多點時,在大家的細心照料下,長的白白胖胖,學(xué)會了走路,很招人喜愛。

  孩子成長到快一歲半時,小叔子馬上要結(jié)婚,需要我們騰出房子結(jié)婚用,另一方面,公公婆婆畢竟年紀大了,體力不支,希望有個歇息的機會。長滿羽毛的小鳥畢竟要飛的,我們也希望自己有個獨立的空間,因此,我們搬出了婆婆家,開始了獨立地生活......

  搬到單位后,我們居住在單位給的一間筒子樓里,樓道很窄小,又黑又臟,樓道里擺滿了爐臺,灶具。沒有孩子的活動空間,單位大院里又是停車場,很不安全,因此,十幾平米的小屋成了我和孩子的天地。剛開始時,由于以前和婆婆住在一起,有人照顧孩子,心里很輕松。冷不丁自己過了,愛人經(jīng)常出車在外,自己又得照顧孩子,又得做飯,很不適應(yīng),常常忙的手忙腳亂,焦頭爛額,身心很疲憊。飯有時也吃不到嘴里;有些好心的鄰居便來幫我照看孩子,記得有一次,我去食堂買饅頭,把孩子托給鄰居照顧,孩子哭鬧不止,老毛病又犯了,半天上不來氣,嚇的鄰居慌了神,再也不敢主動提出幫我照顧孩子了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我也漸漸地適應(yīng)了一個人帶孩子的生活。隨著孩子的長大,有了玩心后,不再怎么磨人,我甚至跟著孩子能吃包餃子等復(fù)雜的飯,雖然很辛苦,但不斷地給孩子改善生活,孩子的抵抗力強了,毛病也漸漸好了......

提示:試試"← →"鍵可實現(xiàn)快速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