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國平散文閱讀 智慧的誕生(2)

時間:2012-08-04   投稿:maxiaoling   在線投稿:投稿

  據(jù)說"哲學"(philosophia)一詞是畢達哥拉斯的創(chuàng)造,他嫌"智慧"(sophia)之稱自負, 便加上一個表示"愛"的詞頭(Philo),成了"愛智慧"。不管希臘哲人對于何為智慧有什 么不同的看法,愛智慧勝于愛世上一切卻是他們相同的精神取向。在此意義上,柏拉圖把哲 學家稱作"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質(zhì)的人",亞里士多德指出哲學是一門以求知而非實用為目 的的自由的學問。遙想當年泰勒斯因為在一個圓內(nèi)畫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歡慶,畢達哥拉斯 因為發(fā)現(xiàn)勾股定理而舉行百牛大祭,我們便可約略體會希臘人對于求知本身懷有多么天真的 熱忱了。這是人類理性帶著新奇的喜悅慶祝它自己的覺醒。直到公元前三世紀,希臘人的愛 智精神仍有輝煌的表現(xiàn)。當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城的時候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 潛心研究一個圖形。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。軍人要帶他去見羅馬統(tǒng)帥,他請求稍候片 刻,等他解出答案,軍人不耐煩,把他殺了。劍劈來時,他只來得及說出一句話:"不要踩 壞我的圓!"

  三

  凡是少年時代迷戀過幾何解題的人,對阿基米德大約都會有一種同情的理解。剛剛覺醒的求 知欲的自我享受實在是莫大的快樂,令人對其余一切視而無睹。當時的希臘,才告別天人渾 然不分的童稚的神話時代,正如同一個少年人一樣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了頭上的星空和周遭的萬物, 試圖憑借自己的頭腦對世界作出解釋。不過,思維力的運用至多是智慧的一義,且是較不重 要的一義。神話的衰落不僅使宇宙成了一個陌生的需要重新解釋的對象,而且使人生成了一 個未知的有待獨立思考的難題。至少從蘇格拉底開始,希臘哲人們更多地把智慧視作一種人 生覺悟,并且相信這種覺悟乃是幸福的惟一源泉。

  蘇格拉底,這個被雅典美少年崇拜的偶像,自己長得像個丑陋的腳夫,禿頂,寬臉,扁闊的 鼻子,整年光著腳,裹一條襤褸的長袍,在街頭游說。走過市場,看了琳瑯滿目的貨物,他 吃驚地說:"這里有多少東西是我用不著的!"

  是的,他用不著,因為他有智慧,而智慧是自足的。若問何為智慧,我發(fā)現(xiàn)希臘哲人們往往 反過來斷定自足即智慧。在他們看來,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覺限制對于外物的需要,過一種 簡樸的生活,以便不為物役,保持精神的自由。人已被神遺棄,全能和不朽均成夢想,惟在 無待外物而獲自由這一點上尚可與神比攀。蘇格拉底說得簡明扼要:"一無所需最像神。" 柏拉圖理想中的哲學王既無恒產(chǎn),又無妻室,全身心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。亞里士多德則反 復(fù)論證哲學思辨乃惟一的無所待之樂,因其自足性而是人惟一可能過上的"神圣的生活"。

提示:試試"← →"鍵可實現(xiàn)快速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