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網(wǎng)首頁
當前位置:四海網(wǎng) > 知識大全

茯苓怎么鑒別真假?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

2019-05-15 08:16:18來源:四海網(wǎng)綜合

 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發(fā)汗”后,攤開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發(fā)汗”,茯苓怎么鑒別真假?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?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。

u=2743805101,1663284095&fm=26&gp=0.jpg

       有三種鑒別方式。

  1、性狀鑒別

  完整的茯苓呈類圓形、橢圓形、扁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團塊,大小不一。外皮薄,棕褐色或黑棕色,粗糙,具皺紋和縊縮,有時部分剝落。質(zhì)堅實,破碎面顆粒狀,近邊緣淡紅色,有細小蜂窩樣孔洞,內(nèi)部白色,少數(shù)淡紅色。有的中間抱有松根,習(xí)稱獲神塊。氣微,味淡,嚼之粘牙。

  以體重堅實、外皮色棕褐、皮紋細、無裂隙、斷面白色細膩、粘牙力強者為佳。

  2、粉末特征

  用斯氏液裝片,可見無色不規(guī)則形顆粒團塊、末端鈍圓的分技狀團塊及細長菌絲;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膠凍狀,加熱團塊物溶化。

  用5%氫氧化鉀溶液裝片,可見細長的菌絲,稍彎曲,有分枝,無色(內(nèi)層菌絲),或帶棕色(外層菌絲),長短不一,直徑3-8(-16)μm,橫隔偶見。

  3、理化鑒別

  粉末少許加碘化鉀試液1滴,顯深紅色,如加α-萘酚及濃硫酸,顯橙紅色至淡紅色。(檢查多糖類)

  取粉末0.5G加丙酮10ml,水浴溫浸10min,濾過。濾液蒸干,殘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,再加硫酸1滴,顯淡紅色,后變淡褐色。(檢查麥角甾醇)

  薄層色譜取粉末2g,加乙醚4ml,冷浸24h,濾過。濾液濃縮至1ml,點樣于中性氧化鋁板上,用苯-95%乙醇(9:1)上行展開,在紫外光燈(254nm)下觀察,有黃綠色及紫色兩個熒光斑點。

* 聲明:本文由四海網(wǎng)用戶sunlu原創(chuàng)/整理/投稿本文,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,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,內(nèi)容僅供參考學(xué)習(xí),部分文圖內(nèi)容可能未經(jīng)嚴格審查,歡迎批評指正。
相關(guān)信息
2019-05-15
>> 查看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